【小明向爸爸借了500还有10去哪了】这是一个经典的逻辑谜题,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其中隐藏着一些让人容易混淆的细节。题目是:“小明向爸爸借了500元,然后又向妈妈借了500元,买了一双价值970元的鞋,剩下30元。他把这30元还给了爸爸10元,还给了妈妈10元,自己留了10元。现在小明还欠爸爸490元,还欠妈妈490元,总共欠了980元,加上自己手里的10元,合计990元。那么剩下的10元去哪了?”
这个问题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逻辑陷阱”,主要在于对金额的计算方式存在误导。
总结:
这个谜题的核心在于错误地将“剩余的钱”与“欠款”相加,从而产生了一个虚假的“10元消失”的假象。实际上,小明并没有真正“少”了10元,而是计算方式出现了偏差。
表格分析:
项目 | 金额(元) | 说明 |
向爸爸借的钱 | 500 | 小明从爸爸那里借了500元 |
向妈妈借的钱 | 500 | 小明从妈妈那里借了500元 |
鞋子价格 | 970 | 小明用钱买了鞋子 |
剩余的钱 | 30 | 500 + 500 - 970 = 30元 |
还给爸爸 | 10 | 小明还了爸爸10元 |
还给妈妈 | 10 | 小明还了妈妈10元 |
自己保留 | 10 | 剩下的10元被小明自己留下 |
总支出 | 970 | 鞋子花费 |
总还款 | 20 | 还给父母的金额 |
当前欠款 | 980 | 爸爸490 + 妈妈490 = 980元 |
正确理解:
- 小明总共借了1000元(500+500),花掉970元买鞋,剩下30元。
- 他用了这30元中的20元还给父母,自己留了10元。
- 所以,他现在欠父母各490元,共980元。
- 这980元加上他手里的10元,刚好等于他原本借的1000元。
因此,“10元去哪了”其实是一个误导性的问题,10元并没有消失,只是在计算过程中被错误地叠加了。
结论:
这个谜题的关键在于不要将“欠款”和“剩余的钱”简单相加。正确的做法是分别计算借款、消费和还款,避免逻辑上的混淆。这种类型的题目常常用来测试人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