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傅盘桓东山翻译及注释】一、
“谢太傅盘桓东山”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讲述了东晋名士谢安在隐居东山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朝廷与隐逸之间的选择。文章通过简短的对话和行为描写,展现了谢安的性格特点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
本文通过对原文的翻译与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段文字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及其文化意义。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谢太傅盘桓东山,久之,诸人欲其出。 | 谢安(谢太傅)长期隐居在东山,很久以后,众人希望他出山做官。 |
有一人独往见之,曰:“君侯可出矣。” | 有一个人独自前去见他,说:“您该出山了。” |
谢曰:“卿何以知吾心?” | 谢安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心意?” |
曰:“闻君在东山,不肯出,故知耳。” | 回答说:“听说您在东山不愿出来,所以知道您的心意。” |
谢笑曰:“此真我心也。” | 谢安笑着说:“这真是我的心里话啊。” |
三、注释说明
词语 | 注释 |
谢太傅 | 指谢安,东晋名臣,曾任太傅,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 |
盘桓 | 徘徊、逗留,指谢安长期隐居东山,不急于入仕。 |
东山 | 地名,位于今浙江绍兴附近,是谢安隐居之地,后成为隐逸的象征。 |
君侯 | 对尊贵者的称呼,此处指谢安。 |
卿 | 古代对人的敬称或亲昵称呼,相当于“你”。 |
此真我心也 | 表示对方准确地理解了自己的内心想法,体现出谢安的谦逊与自省。 |
四、文化背景与意义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与政治家,他早年隐居东山,不问世事,后来被朝廷征召,最终成为一代名相。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仕途与隐逸之间关系的思考,也体现了谢安淡泊名利、从容处世的人格魅力。
“盘桓东山”不仅是对谢安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了士人追求自我修养、保持独立人格的理想。
五、结语
“谢太傅盘桓东山”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记录了一位历史人物的言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与士人精神。通过翻译与注释,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段文字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