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非晚的基础意思是什么】“桑榆非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在晚年或事情发展到后期仍然有机会、仍有希望。它源自《后汉书·冯异传》中的一句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虽然在某个地方失败了,但在另一个地方却有所收获。后来引申为“虽晚不迟”,强调即使到了晚年或事情的后期,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一、基础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桑榆非晚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原意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一处失去,另一处获得) |
引申义 | 虽然时间较晚,但仍有希望和机会 |
使用场景 | 鼓励人不要因年龄大或事情进展慢而放弃 |
同义词 | 亡羊补牢、知错能改、时不我待 |
反义词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悔之晚矣 |
二、详细解释
“桑榆”原指太阳落山时的余晖,象征着傍晚或晚年。“非晚”则是“不晚”的意思。合起来,“桑榆非晚”表达了即便是在人生的晚年阶段,也不代表一切都已结束,仍然可以重新开始、有所成就。
这个成语常用于鼓励人们在遇到挫折或处于不利局面时,不要灰心丧气,而是要看到未来的可能性。例如,在事业上遭遇失败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年纪较大的人也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实现自我价值。
三、实际应用举例
- 人生阶段:一个人在中年创业失败,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最终在晚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学习与成长:有人年纪较大才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或技能,但依然取得了显著进步。
- 职场发展:一位老员工在职业生涯末期选择转行,最终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结语
“桑榆非晚”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不放弃,总会有新的机会等待着我们。与其感叹时光流逝,不如珍惜当下,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