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的意思】“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意是指最早制作殉葬用的陶俑的人,后来引申为第一个做某件坏事或引发某种不良后果的人。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率先做出不道德、不正当行为的人。
一、
“始作俑者”原本指古代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的开创者,后比喻最先发起某种不良行为或导致问题发生的人。在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批评那些带头做坏事、引发混乱或造成负面影响的人。该词多用于负面评价,强调责任归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始作俑者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原意 | 最早制作殉葬陶俑的人 |
引申义 | 首先做坏事或引发问题的人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表示对某人的批评 |
使用场景 | 批评社会不良现象、指责责任人等 |
同义词 | 首恶、罪魁祸首 |
反义词 | 从善者、跟随者 |
示例 | 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公司高层,他们决策失误导致了严重后果。 |
三、延伸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始作俑者”常被用来指出问题的根源。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有人首先违反规定,其他人可能跟着效仿,这时就可以说这个人是“始作俑者”。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过度指责。
总之,“始作俑者”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成为不良风气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