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孟子三则”常被选为经典篇章,用于教学与修身。以下是对这三则原文的总结,并附上翻译和表格形式的对比。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第一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总结:
这一则讲的是在面临两难选择时,应以道义为重,强调道德操守高于生命本身。
第二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原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上天要让一个人承担重大责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饥饿,使他身体困乏,使他的行为受到挫折扰乱,以此来激励他的心志,锻炼他的性格,增长他的能力。
总结:
这段话强调了磨难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只有经过艰苦考验的人,才能承担重任。
第三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原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翻译: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也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护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手中掌握。
总结:
这段话提倡仁爱之心,主张推己及人,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对他人的关爱。
二、三则内容对比表
内容标题 | 原文摘录 | 翻译 | 核心思想 |
鱼与熊掌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 在生死与道义之间,应以道义为重,体现儒家的道德观。 |
天将降大任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上天要让一个人承担重大责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饥饿,使他身体困乏,使他的行为受到挫折扰乱,以此来激励他的心志,锻炼他的性格,增长他的能力。 | 磨难是成才的必经之路,强调逆境中成长的重要性。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也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护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手中掌握。 | 推己及人,倡导仁爱精神,实现社会和谐。 |
三、结语
“孟子三则”虽篇幅短小,但思想深刻,分别从道德选择、人生磨砺、社会关怀三个方面展现了孟子的思想精髓。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对现代人的价值观塑造和人生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学习与反思,我们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坚定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