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下一句怎么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古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思念之深,即使只是一天未见,也仿佛过了很久。这句话出自《诗经·王风·采葛》,原文是:
>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句诗通过描写采葛、采萧、采艾三种植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所爱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一、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三个秋天,而是指时间很长,形容思念之切。在古代,“三秋”可以理解为九个月或三年,具体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
在现代使用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多用来形容对亲人、朋友或爱人的强烈思念,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二、相关诗句及解释
原文 | 出处 | 解释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诗经·王风·采葛》 | 表达对所爱之人的一日不见,如同三个月的思念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诗经·王风·采葛》 | “三秋”表示时间漫长,强调思念之深 |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诗经·王风·采葛》 | 进一步加深情感,表达更强烈的思念 |
三、下一句是什么?
在《诗经·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下一句是:
>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不过,这并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直接下一句,而是整首诗中的第二段。整首诗的结构如下:
1.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3.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因此,“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下一句”,而是整个诗歌的结构。
四、现代用法与延伸
在现代汉语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常被单独引用,表达对某人极度的思念。有时也会被扩展为: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朝思暮想,心绪难安。”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盼你归来,不问归期。”
这些句子虽然不是出自经典文献,但符合原意,增强了情感表达。
五、结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不仅是一句古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承载了古人对感情的细腻表达,也成为了现代人表达思念之情的重要语言方式。无论是诗词还是日常交流,这句话都因其深情而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