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字希仁原文及翻译】一、
《包拯字希仁》是记载北宋名臣包拯生平的一篇古文,出自《宋史·包拯传》。文中主要讲述了包拯的出生背景、性格特点、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以及他在朝中受到的尊重与信任。包拯以“不取一钱”、“断案如神”著称,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
本文通过原文与译文对照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内容。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简练,适合对历史人物和古文阅读感兴趣的人群。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
少孤,母教之学,能文辞。 | 年幼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教导学习,能够写文章。 |
少有孝行,性刚直,不苟言笑。 | 年轻时就很有孝心,性格刚正不阿,不随便说笑。 |
好学,未冠而有声于乡里。 | 喜欢学习,未成年时就在乡里有声望。 |
举进士第,授大理评事,知建昌县。 | 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担任建昌县知县。 |
在官,务以宽恕待人,民多化之。 | 在任期间,对待百姓宽容,百姓大多被感化。 |
及其入朝,不私亲戚,不纳贿赂。 | 等他进入朝廷后,不偏袒亲属,也不接受贿赂。 |
每有奏议,必先自省,不欺君。 | 每次上奏,必定先自我反省,不欺骗皇帝。 |
世称其清,曰:“包青天。” | 世人称赞他清廉,称他为“包青天”。 |
三、结语
包拯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清官代表,其事迹不仅在历史上广为流传,也在民间文学和戏曲中被不断演绎。他的廉洁奉公、公正无私的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包拯字希仁》这篇古文,我们不仅能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还能从中汲取做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