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归故山草堂】《暮春归故山草堂》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回到故乡山中草堂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山中的景物变化,表达了诗人归乡后的宁静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中“幽意”、“空林”、“落花”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淡泊、悠然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满足。
诗歌原文:
> 暮春归故山草堂
> 钱起
> 草堂无主燕飞回,
> 旧国残棋满地灰。
> 空林不语逢人少,
> 落日多情照客衣。
> 闲看儿童捉柳花,
> 悠然一觉到天鸡。
> 此身未负青山约,
> 何必人间万事非?
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名 | 《暮春归故山草堂》 |
作者 | 钱起(唐代) |
体裁 | 五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暮春时节,诗人返回故乡山中草堂,触景生情 |
主题 | 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意象 | 草堂、燕子、残棋、空林、落日、柳花、天鸡 |
情感基调 | 淡泊、宁静、略带孤寂,但整体偏向安详 |
语言风格 | 清新自然,含蓄隽永 |
诗歌结构 | 四联八句,对仗工整,押韵自然 |
总结:
《暮春归故山草堂》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归乡后的心境变化。诗中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