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的重点字解释】《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经典散文,讲述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坚持国家尊严,最终保全了安陵国的故事。文章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其中许多重点字词在理解文意和掌握文言知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唐雎不辱使命》中一些重点字词的总结与解释,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重点字词总结
序号 | 字词 |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出处/句例 |
1 | 使 | shǐ | 动词 | 派遣、出使 | “唐雎使于秦” |
2 | 辱 | rǔ | 动词 | 使……受辱 | “唐雎不辱使命” |
3 | 使命 | shǐ mìng | 名词 | 任务、职责 | “唐雎不辱使命” |
4 | 谒 | yè | 动词 | 拜见、进见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5 | 布衣 | bù yī | 名词 | 平民、百姓 |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
6 | 伏 | fú | 动词 | 躺下、倒下 |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
7 | 神怒 | shén nù | 名词 | 天神的愤怒 |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
8 | 免冠 | miǎn guān | 动词 | 摘下帽子 | “免冠徒跣” |
9 | 徒跣 | tú xiǎn | 动词 | 光着脚 | “免冠徒跣” |
10 | 然 | rán | 语气词 | 然而、但是 | “然则北通巫峡”(虽非本文,但常用) |
11 | 虽 | suī | 连词 | 即使 | “虽千里不敢易也” |
12 | 易 | yì | 动词 | 交换、交换 | “虽千里不敢易也” |
13 | 逆 | nì | 动词 | 违背、触犯 | “逆龙鳞”(引申义) |
14 | 避 | bì | 动词 | 回避、躲开 | “避席” |
15 | 席 | xí | 名词 | 座位 | “避席而谢” |
二、重点字词解析说明
- “使”:表示派遣或出使,是本文的核心动词之一,体现唐雎的职责。
- “辱”:在这里是动词,表示“使……受辱”,整句话“唐雎不辱使命”意思是“唐雎没有让使命受到侮辱”。
- “布衣”:指平民百姓,与“天子”形成对比,强调唐雎作为普通人的勇气。
- “伏”:在文中表示“倒下”,用于描述战争场面,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神怒”:这里借指秦王的暴政,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天子之怒”,突出其坚定立场。
- “免冠徒跣”:是古代一种极端的抗议方式,表现唐雎的决心和气节。
三、结语
《唐雎不辱使命》不仅是一篇历史故事,更是一部展现忠勇精神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文中重点字词的深入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这些字词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理解古人思想情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