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81章全文及译文解释】《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由老子所著。第81章虽非全书最广为人知的一章,但其内容简明扼要,体现了老子对“道”与“德”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世间的洞察。
一、原文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二、译文与解释
原文 | 译文 | 解释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真实的言语不华丽,华丽的言语不真实。 | 老子指出,真诚的话语往往朴实无华,而那些花言巧语的人往往缺乏诚意。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 善良的人不需争辩,喜欢争辩的人未必善良。 | 真正有德行的人不需要用语言去证明自己,而好辩的人可能心术不正。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有智慧的人不追求广博,追求广博的人未必有真知。 | 真正的智者注重内在的修养,而非表面的知识堆砌。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 圣人不囤积财物,越是帮助别人,自己越富有;越是给予他人,自己越充实。 | 这是老子关于“无私”的思想,强调给予与分享能带来真正的富足。 |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 自然的法则是利益万物而不伤害它们;人的行为应是有所作为而不争斗。 | 老子提出自然与人类行为的理想状态:顺应自然,不争不抢,和谐共处。 |
三、总结
第81章通过对比真假、善恶、智愚、有无等对立面,揭示了老子对“道”的深刻理解。他主张人们应追求内在的真诚与谦逊,避免虚伪与浮夸;同时提倡“无私”与“利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不争、不积、不辩。这种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深远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核心观点 | 内容要点 |
真诚与虚伪 | 真话不华丽,假话不真实 |
善良与争辩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
智慧与广博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无私与给予 | 圣人不积,助人愈多 |
自然与人性 | 天道利而不害,人道为而不争 |
通过这一章,我们可以看到老子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他倡导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回归本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