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秋歌译文】《子夜四时歌》是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组民歌,共四首,分别对应四季。其中《秋歌》是四首中的第三首,以秋日为背景,描绘了女子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格和抒情色彩。
一、原文与译文对照
原文 | 译文 |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 秋风从窗户吹进来,罗帐轻轻飘动。 |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寄托着遥远的思念。 |
羁旅无定所,寒衣谁与裁? | 流浪在外没有固定的住所,寒冷的衣服谁来缝制? |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 希望能永远这样,年年都有新的景物。 |
二、
《子夜四时歌·秋歌》通过秋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秋风”、“罗帐”、“明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凄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期盼的情绪,如“羁旅无定所”表现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寒衣谁与裁”则暗示了孤独无依的处境。最后一句“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则流露出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更替的感慨。
整体来看,《秋歌》虽短小精悍,但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南朝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创作特点分析
特点 | 内容说明 |
语言朴素 | 用词简单直接,贴近生活,富有口语化特色 |
情感真挚 | 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 |
意象鲜明 | 通过“秋风”、“明月”、“罗帐”等自然景物渲染情感 |
结构紧凑 | 全诗四句,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
四、结语
《子夜四时歌·秋歌》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古代文学中描写思乡、思人情感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生活状态,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