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竹的意思是什么】“破竹”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战争和比喻用法,常用来形容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迅速,毫无阻碍。这个词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种趋势或行动的势不可挡。
一、总结
“破竹”原意是“劈开竹子”,引申为一种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的状态。它多用于形容事情进展顺利、迅速,或者某种力量强大到无法阻挡。其出处多见于古代典籍,如《左传》等。
二、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原指“劈开竹子”,后引申为事情进展迅速、势不可挡。 |
出处 | 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如“王孙满曰:‘武王克商,……其君之语,不以破竹之易也。’”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军事胜利、事业成功、政策推行等,具有积极、正面的含义。 |
近义词 | 势如破竹、一帆风顺、乘胜追击 |
反义词 | 遇挫受阻、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
例句 | “这支队伍士气高昂,作战迅速,简直像破竹一样,势不可当。” |
三、文化背景与延伸意义
“破竹”最早源于古代的兵器制作和战争实践。竹子因其坚韧而常被用于制作武器或防御工事,但一旦被劈开,便失去其防御力。因此,“破竹”象征着突破障碍、战胜困难。
在现代语境中,“破竹”常用于形容经济、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比如“中国航天事业如破竹之势快速发展”。
四、结语
“破竹”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力量。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它都激励人们面对挑战时保持信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