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定论释义】“盖棺定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生平或行为,表示在一个人去世之后,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最终的总结和评价。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人物一生的全面回顾与公正评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总结性。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盖棺 | 指人死后入殓,棺材盖上 |
定论 | 最终的结论或评价 |
整体意思为:人在死后,才能对其一生作出最终的评价。此词多用于对历史人物、社会名人或重要事件的总结性评论。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也,盖棺而论定。”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历史评价、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使用。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强调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的一生。
三、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 解析 |
这位科学家一生贡献卓著,盖棺定论后被尊为国之栋梁。 | 表示在其去世后,对其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
历史人物往往需要盖棺定论,才能真正看清其影响。 | 强调需经过时间检验,才能得出准确评价。 |
他生前争议不断,唯有盖棺定论后才有人真正了解他的真实面目。 | 表达了对人物评价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盖棺定论”的关系 |
评头论足 | 对人或事进行评论 | 多为片面看法,缺乏权威性 |
一锤定音 | 最终决定或结论 | 更强调决策权,而非历史总结 |
谁是谁非 | 判断对错 | 侧重判断过程,不涉及最终评价 |
五、现实意义
“盖棺定论”不仅是对个人的总结,也反映了社会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同一人物的评价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盖棺定论”并非绝对不变,而是随着历史视角的转变而不断调整。
六、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含义 | 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最终评价 |
出处 | 《后汉书》 |
用法 |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历史评价 |
适用对象 | 历史人物、社会名流等 |
现实意义 | 反映社会价值观变化,强调客观公正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盖棺定论”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应保持理性、客观,并尊重历史发展的复杂性。